里山倡議

 

「里山(Satoyama)」是指住家、村落、耕地、池塘、溪流與山丘等混和地景。這類多樣化的環境,因為當地居民的合理運用,不僅提供了村落所需的糧食、水源與生活物資,涵養在地文化,增加當地的生物多樣性,並達到環境永續利用的目標,是公認的永續型社會生態生產地景(socio-ecological production)。

「里山」一詞雖源自日本,但全球各地皆有以里山基本原則管理的永續案例。因此,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(UNU- IAS)與日本環境省發起了「里山倡議(Satoyama Initiatives」,希望透過整理全球各地現存的里山案例,提倡里山環境管理模式,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願景。

其實「里山」的重點不僅是鑲嵌的混和地景,更重要的,是管理「里山」背後的精神以及其所欲達成的目標。因此,在「里山倡議」中也提出了里山倡議的概念架構:三摺法與五個關鍵觀點,並以「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共存」為目標。

 

三摺法(Three Fold Approach):
1.
集中所有能確保生態服務與價值的智慧;
2.
整合傳統知識與現代科學;
3.
開創新的公共財/新型態的共同管理機制。

五個關鍵觀點(5 key perspectives):
1.
在環境承載量與環境恢復能力限度內使用資源;
2.
循環使用自然資源;
3.
認可在地傳統與文化的價值與重要性;
4.
透過多方參與及合作夥伴管理自然資源;
5.
對在地的社會經濟做出貢獻。

此一概念架構的優點,在於沒有硬性規定作法,但是提供了基本精神原則,也因此可以因應國家、環境之不同,採取適當的方法來建構自己的里山生活管理模式。目前在「里山倡議」的網站上也整理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里山管理案例

在這裡,持續整理台灣以及國外的里山管理案例,讓大家一起來思考、討論, 尋找各種實踐里山生活的可能性。

轉貼自裡山塾

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嗎?
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共處是遙不可及的夢想?
還是藏身於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?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環境 永續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古咕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